定制热线: 400-666-3615
2019-03-13 点击量:337次
数码设备的电池太不耐用了”,这几乎是所有人的烦恼。强大的智能手机需要天天充电,平板、笔记本也只能续航最多十几个小时,如果你还拥有一块AppleWatch,抱歉,你又需要天天为它充电。显然,电池技术的增长与设备性能是严重不符的,还有一些不幸的电池爆炸案例经常发生,那么人们究竟何时才能使用到稳定、长效的新型电池?
目前状态:改进型的电池技术尚不普及
由于各种先进电池技术实际上仍处于研发阶段,如果想在短时间内达到商用,基于目前锂电池的改进技术显然是最为现实的。比如,LG曾在G2手机上使用了层状锂离子电池设计,容量可提升16%;高通的快速充电技术,则从另一个方向来改变电池的使用体验。当然,这些技术并未从根本上改变锂电池不稳定、寿命短的缺陷。
我们还看到了一些不同方向的尝试,比如目前在欧美市场推出的Uppfuelcell燃料电池移动电源,能够将氢气转换为电力,电池寿命也非常长,不便之处是需购买燃料盒。另外,日本等市场也有出现一些集成太阳能充电板的手机,随时吸收光线并转化为电能,不过设备本身依然是依赖于锂电池。
新型电池还有些遥远
那么,未来的电池技术呢?遗憾的是,不论是斯坦福大学主导的锂阳极电池、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研究的硅电池、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创建的“电池纹身”(可通过吸收人体汗水充电)、诺基亚与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合作的“纳米发电机”(通过吸收环境噪音发电),听上去都过于玄幻,它们最大的问题是能够工作、但仅能在实验室等极端环境下实现,科学家们尚未找到商用的方法。另外,苹果、谷歌、戴森等消费巨头也积极与电池厂商合作,希望能够获得突破,但短期内难有巨大进展。
听上去有些悲观,但事实便是如此。锂电池作为一种最成熟、成本低廉、易于生产的电池技术,并不会很快消失;而新型电池技术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解决各种问题,实现高效、稳定、易于封装使用的基本条件,才具备商业化的潜质,也许需要5-10年,甚至更久才会实现。
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378886361)
钜大特种锂离子电池工程研究中心是由东莞钜大电子有限公司兴建,并与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相关科研团队联合运营的特种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研发中心,研究中心秉持"以特殊环境、特殊用途和特殊性能的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创新驱动"的办院方针,力求满足用户独特的需要,从而为用户创造独特的价值。